南方法制讯(陈琳)2013年入汛以来,受强降雨和上游来水影响,黑龙江省同江市境内松花江、黑龙江水位持续上涨,均已超过警戒水位。在历史罕见的大洪水面前,同江市人民法院坚决贯彻落实省市各级党委政府工作部署,领导有力、措施得当,组织干警积极参与抗洪抢险,为保护家乡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做出积极贡献。
镜头一 灾情就是命令 一切为了人民利益
8月17日,受洪峰和强降雨影响,同江市辖区部分乡镇受到洪水威胁。同江法院选派精干力量组成转移安置小分队,积极响应当地镇政府号召,协助抗洪抢险工作,联系协调民政部门,调派车辆转移安置受困群众。接下来的几个昼夜,由该院青年干警组成的抗洪抢险突击队奋战在同江市三村镇二村,干警们装运沙袋、监控汛情,表现出不畏危险、不惧挑战的人民法官风采,用实际行动诠释“人民法官为人民”的时代内涵,有效配合当地抗洪抢险工作大局。
镜头二 最美新娘 婚礼次日奔赴抗洪一线
在通往黑龙江大堤三村镇的公路上,是同江法院干警抗洪抢险的第一线,可谁又曾想到,在井然有序的抗洪队伍中,有一位身着迷彩服的新娘子。她叫刘岳鑫,是同江法院的一名书记员,丈夫是省军区边防某团指导员,8月16日婚礼结束后,响应号召,在17日就和丈夫各自奔赴抗洪抢险岗位。法徽闪闪、军旗猎猎,连绵数百公里的黑龙江水见证着这对小夫妻的伟大爱情,更见证着人们心目中的“最美新娘”。
镜头三 责任与担当 抗洪一线父子兵
打虎亲兄弟,上阵父子兵。一位法官父亲带着即将大学生儿子共赴前线抗洪,成为同江法院抗洪一线别样的风景。今年40多岁的王法官,儿子刚刚接到大学通知书。洪灾发生后,他第一时间将儿子带到抗洪前线,希望集父子二人之力,为家乡人民多做一些贡献。王法官说,儿子即将成为一名大学生,更应当做一个有社会责任心、勇于担当的青年。灌袋、码袋,抗洪前线道路泥泞、风雨无常,即将赴大学就读法学专业的儿子没有过多言语,但他挥汗如雨的脸上,表现出更多的是青年人的坚定和执着。他对父亲说,将来也要成为一名光荣的人民法官。在同江法院的抗洪队伍里,有四对这样的父子兵奋战在一线,他们互相鼓励,互为榜样,携起手共战洪魔。
镜头四 默默无闻 抗洪干警的暖心饭
提起抗洪抢险,很多人首先会想到奋战在大堤上的勇士们。但俗话说,“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在同江法院的抗洪大军中,负责后勤保障的女干警们的事迹同样感人。抗洪现场,每天中午都有一辆“餐车”给干警们送饭,一份份热气腾腾、营养均衡的午饭是负责后勤保障的六位女干警配合食堂准备的。每天,当忙碌的午餐结束后,她们才有时间匆匆进餐,然后又开始准备晚餐。她们中不少是二十几岁刚刚走出校门的女孩,参加工作时间不长,不少是独生女,平日在家里连家务活都很少干,现在每天从清晨到傍晚,择菜、洗菜、做饭、洗碗忙个不停。她们默默无闻地坚守岗位,彰显着法院女干警独有的柔美与坚韧。
镜头五 夜深人不寐 巡堤护坝预防险情
入夜,喧嚣一天的堤坝逐渐归于沉寂,随着抗洪车辆和人员的相继撤离,一盏盏应急灯亮起,如同一条长龙牢牢护卫着同江大地。一路走来,由同江法院干警组成的巡堤队细致严谨地查看着责任段内的每一处堤坝,脚下泥泞不堪,一步之外,便是苍茫江水。这枯燥而又危险的工作,干警们做得一丝不苟,沿途,他们时而将堤坝旁被江水掀起的彩条布重新用沙袋垒压固定,时而下到堤坝内侧预防塌坡、管涌、渗漏等险情。虽然有防蚊罩保护,但齐腰深的野草丛中蚊虫仍然不断扑到脸上、身上。夜深人不寐,干警们用忠诚和执着守护着夜晚的堤坝,江水旁,夜色里,他们与广大机关干部、部队官兵、人民群众共同演绎着那份同江人不畏艰险、挺身而出的气魄。
结语 厚积方能薄发 法院文化凝聚抗洪精神
在同江法院干警队伍中,有一句简单质朴但感人至深的口号,叫做“人民利益无小事”。洪水无情,同江危急!这是险象环生的时刻,更是英雄辈出的时刻,抗洪救灾中涌现出的中流砥柱,同样是法院文化建设中的先进模范。同江法院干警在抗洪救灾中的感人表现,源于深厚而先进的法院文化内涵,而这一切,与近年来该院加强文化建设息息相关。注重对干警精神领域的塑造与司法核心价值观的引导,这就是同江法院高品质、正能量法院文化建设的核心所在。
在法院文化建设领域,同江法院坚持以文化振奋精神,以文化塑造形象,以文化提升质效,以文化提升品位,充分发挥法院文化导向、凝聚、规范、辐射作用,确保法院干警永远忠于党、忠于国家、忠于人民、忠于法律的政治本色,切实推动各项工作高效优质发展。集理想信念、党性修养、能力素质于一体的精神文化建设,以争先创优、廉洁从政、规范司法为核心的行为文化建设,以管理制度和考评体系为重点的制度文化建设,以物质装备和科技信息为主体的物质文化建设,无不展现着同江法院“从严、求高、抓实”的治院方针与全体干警戮力同心、众志成城的精神面貌。
毋庸置疑,共和国的历史将永远铭记2013年这个夏秋之交,在英雄的同江大地上发生的那些事、经历的那些人。作为法律人,我们更加感怀于心的,是那些风雨中为人民群众擎起一片蓝天的“金色法徽”。磐石之固,铜墙铁壁,同心同德,甘之若饴。法院文化建设凝聚的丰厚精神财富在洪水袭来的一刻喷薄而出,如同一束束闪耀人民法官精神的火炬,在社会主义法治建设征途中熠熠生辉。背负青天、脚踏黑土,面对那些龙江法治建设和社会秩序的守望者和捍卫者自信从容的面庞,我们有理由相信,同江的明天必将更加美好。